小农友

野山葱种植技术


小农友 420

说到东北种野山葱这事儿,还真得好好唠唠。东北那嘎达冬天冷得能冻掉下巴,但野山葱偏偏是个抗冻的主儿!我有个黑龙江的朋友去年试种了一小片,结果发现零下20度都没冻死,开春照样冒芽。不过要注意啊,东北春季回暖晚,最好选向阳背风的地块,土壤要疏松透气。建议4月下旬到5月初播种,赶在霜冻前收获。最绝的是,东北昼夜温差大,种出来的野山葱反而更香更辣,比南方的带劲儿多了!

巴公大葱最早的传说

你们知道山西晋城的巴公大葱吗?这玩意儿可有来头!相传明朝嘉靖年间,有个叫巴公的县令从京城带回几株葱苗。结果这葱在晋城长得比原产地还猛,能长到一人多高!最神奇的是,当地人说这葱能治百病,连乾隆下江南时都点名要尝。现在想想,可能就是因为晋城特有的红黏土和昼夜温差造就了这个传奇品种。不过说真的,现在的巴公大葱跟野山葱比起来,味道还是差那么点野性。

野山葱种植技术-1

求告知这是什么植物,下图,地面上只有一个叶,土里只有一个豆

哎呦喂!这不就是传说中的"独叶一枝枪"嘛!正经学名叫半夏,是味中药材。不过老铁们可要当心了,这玩意儿全株有毒,特别是土里那个"豆"(其实是块茎)。我小时候就误拔过,手指头肿了三天!要是地里发现这个,建议连根挖出来处理掉,不然跟野山葱抢养分不说,万一误食可就麻烦了。顺便说个冷知识:半夏的叶子其实会变,年轻时就一片,老了能长到三片,神奇吧?

本土食材是什么意思?

现在不是流行吃"本土食材"嘛,说白了就是"本地土特产"。但别以为就是随便在地里长的都算啊!真正的本土食材得满足三个条件:第一是本地原生的,不是外来物种;第二要有历史传承,至少在当地吃了几十年;第三得适应当地水土。比如野山葱就是典型的本土食材代表,比超市卖的大葱有味道多了!不过现在很多商家乱贴标签,把外地葱冒充本地野山葱卖,这事儿整得挺闹心。

男子挖野菜,石头缝里发现野山葱,野山葱与种植下的葱有何区别?

上周刷视频看见个老哥在石头缝里挖野山葱,那叫一个生猛!野生的和家养的区别可大了去了:首先叶子更细更硬,像剑一样;其次根部发红,香味冲鼻子;最重要的是味道,野生的辣中带甜,后劲十足!我家阳台种的和野生的对比过,同样的炒鸡蛋,野山葱能香出三条街。不过现在山上野生的越来越少了,建议大家还是自己种,既过瘾又环保不是?

气候与土壤要求

野山葱这玩意儿吧,说娇气也娇气,说皮实也皮实。最适合的温度是15-25度,但零下15度到35度都能苟活。土壤最好是那种一捏就散的沙壤土,pH值6.0-7.5最理想。记得有次我用黏土种,结果葱头长得跟花生米似的,惨不忍睹!要是地块排水不好,建议起垄栽培,垄高20cm左右,这样雨季也不怕烂根。

品种选择

现在市面上野山葱品种多得能挑花眼!新手建议从"红根香"和"铁杆青"这两个品种入手。我去年试种了五个品种,最后就这俩表现最好。"红根香"叶子细但香味浓,"铁杆青"杆子硬实抗倒伏。千万别信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新品种,很多都是把普通大葱换个名就卖高价,坑人得很!

育苗与定植

育苗这事儿我可有血泪教训!第一次直接把种子撒地里,结果出苗率不到三成。后来学乖了,先用温水泡种12小时,拌上细沙撒播,盖层薄土再铺稻草,出苗率直接翻倍。定植时要留足间距,20×15cm比较合适。有个小窍门:移栽前把叶子剪掉三分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