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农友

大棚黄秋葵种植技术


小农友 718

各位种植新手们注意啦!大棚种黄秋葵第一步就是要搞定土壤。我见过太多人栽在这第一步了,真的不是吓唬你们。首先得把地整得跟发糕一样松软,深度至少30厘米,不然秋葵那大长腿(主根)伸不开啊!

记得去年老王就是图省事,随便翻了两下土就栽苗,结果秋葵长得跟豆芽菜似的。正确的做法是:先用旋耕机深翻,然后每亩撒3-5吨腐熟有机肥(鸡粪牛粪都行),再配合50公斤复合肥。这里有个小窍门 - 撒完肥别急着翻,晾晒3-5天杀杀菌。

大棚黄秋葵种植技术-1

移栽前一周要浇透水,让土壤沉实。我看到有人问要不要做高畦?必须的啊!建议畦宽1.2米,沟宽30厘米,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防涝。移栽时株距保持40厘米左右,太密了后期通风不好容易生病。

黄秋葵种植时间和方法,栽培方法与管理技术

说到种植时间,可别被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忽悠了!黄秋葵就是个怕冷的"娇气包",地温低于15℃就直接装死给你看。北方大棚种植建议4月中下旬,南方可以提早到3月底。

我有个血泪教训要分享:去年贪早,3月初就种下去,结果遇到倒春寒,一棚苗全报销了。所以一定要看天气预报,稳字当头!播种前种子要处理,用50℃温水泡10分钟,再常温泡12小时,这样出苗又快又整齐。

大棚黄秋葵种植技术-2

管理上最关键是温度控制。白天25-30℃,晚上不低于18℃最理想。湿度要控制在60-70%,太高了小心得灰霉病。通风很讲究,上午10点开小风口,下午3点逐渐关小,千万别大中午突然全打开,苗会"感冒"的!

大棚黄秋葵种植技术-3

黄秋葵种植时间和方法 黄秋葵种植如何整地作畦

整地作畦这事儿吧,说简单也简单,说难也难。首先得选对地方,前茬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千万别要,重茬病害能让你哭都找不着调。最好是种过豆类或禾本科的地块。

具体操作我总结了个"三光政策":一是杂草除光,二是石块捡光,三是土块打光。作畦时记住"中间高两边低"的原则,做成龟背形最理想。畦高建议20-25厘米,太低了排水不好,太高了浇水费劲。

这里插播个冷知识:在畦中间开条15厘米深的施肥沟,把底肥埋进去再覆土,比撒施效果好太多!我做过对比试验,这样施肥的秋葵结果期能延长20天左右。对了,整完地别忘了喷一遍杀菌剂,预防土传病害要从娃娃抓起。

---

气候与土壤要求:

黄秋葵就是个典型的"白富美"作物 - 喜欢温暖(25-30℃)、阳光充足(每天至少6小时)还挑食(pH6-6.8的沙壤土最对胃口)。特别提醒:这货怕涝!地下水位高的地块趁早放弃。

品种选择:

新手建议从这几个品种入手:"绿宝石"抗病性强,"台湾五福"结果早,"日本长剑"产量高。千万别买来路不明的种子,我邻居图便宜买了假种子,种出来全是野秋葵!

育苗与定植:

育苗用72孔穴盘最合适,每穴播2粒,覆土1厘米。出苗后保持白天25℃、晚上18℃。等长出3-4片真叶就能定植了,记得提前炼苗3-5天。定植后浇透定根水,但别积水!

水肥管理:

浇水要"少量多次"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粘手。施肥记住"三要素":苗期氮肥为主,现蕾期增施磷钾肥,结果期每周追施一次高钾水溶肥。有个小技巧:叶面喷施0.2%硼砂溶液能减少落花落果。

修剪与整枝:

当植株长到50厘米高时,要把下部老叶摘掉,改善通风。主枝结果到1.5米就打顶,促进侧枝发育。注意!修剪工具每次使用前要用酒精消毒,别让病害"交叉感染"。

病虫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