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农友

大棚夹豆种植技术


小农友 610

各位种植户朋友们好啊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大棚夹豆种植的那些事儿。作为一个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"老农",我深知种植过程中的酸甜苦辣。下面就把我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帮到刚入行的朋友们。

气候与土壤要求

夹豆这玩意儿啊,说娇气也不娇气,说不娇气又挺挑的。最适合生长的温度在15-25℃之间,太热了容易落花,太冷了又长不动。大棚种植的好处就是可以调节温度,冬天加温,夏天通风降温。

土壤这块儿,夹豆喜欢疏松透气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。pH值最好控制在6.0-7.0之间,太酸太碱都不行。记得去年有个新手种植户,直接在黏土地上种,结果排水不畅,豆苗全烂根了,那叫一个惨啊!

大棚夹豆种植技术-1

品种选择

选品种这事儿可马虎不得!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行情来选。早熟品种像"早丰1号"、"绿宝石"这些,适合想抢早市的;中晚熟品种产量高,但周期长。我个人比较推荐"四季豆王",适应性特别强,产量也稳定。

育苗与定植

育苗的时候要注意,种子先用50℃温水浸泡15分钟消毒,然后常温浸泡6-8小时。播种深度2-3厘米就行,太深了出苗困难。等苗长到15-20厘米,有3-4片真叶时就可以定植了。

定植密度很关键,行距60厘米,株距30厘米比较合适。太密了通风不好容易生病,太稀了又浪费大棚空间。

大棚夹豆种植技术-2

水肥管理

浇水这事儿讲究"见干见湿",不能太勤也不能太懒。开花前适当控水,结果期要多浇。施肥的话,基肥要用足有机肥,追肥以氮肥为主,开花后增施磷钾肥。

我见过不少新手犯的错误就是施肥过量,结果烧苗了。记住啊,施肥要少量多次,就像吃饭一样,不能一顿吃撑。

修剪与整枝

这个环节很多新手都会忽略。要及时摘除老叶、病叶,保留健壮侧枝。主蔓长到2米左右就要打顶,促进侧枝发育。整枝时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,伤口愈合快。

病虫害防治

重点来了!病虫害防治是大棚种植最头疼的问题。常见的有白粉病、炭疽病、蚜虫、红蜘蛛等。

白粉病防治:发病初期可以用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,7-10天一次,连喷2-3次。预防的话要注意通风降湿。

蚜虫防治:发现少量蚜虫时可以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。严重时要用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。

记住啊,用药要轮换使用,避免产生抗药性。生物防治也很重要,可以释放瓢虫等天敌。

采收与储存

采收要趁嫩,豆荚饱满但种子未膨大时最好。采收时间选在早晨或傍晚,避开高温时段。储存的话,0-5℃可以保鲜7-10天,记得保持湿度在90%左右。

春天种的豆角一直没开花结夹,还能开花结果吗?

这个问题问得好!我去年就遇到过这种情况。春天种的豆角如果到了季节还没开花,首先要检查是不是营养生长过旺了。氮肥施太多会导致植株疯长不开花。

这时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1.控水控肥,特别是氮肥;2.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;3.适当修剪过密的枝叶改善通风透光。只要植株还健康,采取这些措施后一般2-3周就能看到花芽了。

如果是因为温度过高(持续超过30℃)导致的不开花,那就要考虑降温措施了,比如遮阳、喷水等。实在不行,就只能等气温回落后看能不能开花结果了。

大棚种植空间技术

说到空间利用,这可是大棚种植的大学问!首先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,采用立体栽培模式。比如可以在走道上空悬挂种植槽种些矮生作物。

其次要科学安排种植密度,既不能太密影响通风,又不能太浪费空间。我推荐采用"宽窄行"种植法,宽行60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