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农友

竹荪的种植栽培技术


小农友 588

说到发霉的冬虫夏草,可能很多种植户会觉得心疼又无奈。其实啊,这些"废品"完全可以变废为宝!我认识一个云南的老农,专门收购发霉的虫草,价格只有正品的1/10左右。他告诉我,这些虫草经过特殊处理后,可以做成有机肥,特别适合竹荪种植。具体做法是:先把发霉部分剔除,剩下的用石灰水浸泡24小时杀菌,然后晒干磨粉。使用时按1:50的比例掺入基料中,能显著提高竹荪的产量和品质。不过要注意,千万别贪便宜买那些霉变严重的,可能会把病菌带到你的种植场。建议找正规药材市场回收,一般5-6月份是收购高峰期。

竹荪种植技术要点 养殖技巧总结

新手种竹荪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着急!我刚开始种的时候,天天蹲在菇棚里盯着看,恨不得第二天就能采收。其实竹荪是个慢性子,从下料到采收至少要3个月。这里分享几个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:第一,湿度控制要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细心,保持在85%-90%之间,太干不长菇,太湿容易烂根。第二,通风很关键!我建议早晚各通风1小时,但千万别对着吹。第三,光照要散射光,直射阳光会把菌丝晒死。有个小技巧:可以在棚顶铺层遮阳网,再盖层稻草,效果特别好。记住啊,种竹荪拼的不是速度,是耐心!

竹荪的种植栽培技术-1

竹荪种植技术

说到竹荪种植,很多人觉得特别高大上,其实跟种蘑菇差不多。首先要选对品种,新手建议从"长裙竹荪"开始,这个品种抗病性强,产量稳定。栽培料配方很讲究:木屑60%、麸皮20%、玉米粉15%、石膏2%、糖1%、石灰2%,这个比例我用了五年都没换过。下料时要注意分层压实,每15cm喷一次水。温度控制在22-28℃最理想,超过30℃就得赶紧降温。有个小秘密:在菌丝生长阶段,晚上用手电筒照一下,如果看到白色菌丝像蜘蛛网一样蔓延,说明长得很好。等菌丝长满料面后,要覆土2-3cm,这时候就可以等着出菇啦!

气候与土壤要求方面,竹荪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,最适生长温度18-25℃。土壤要选透气性好的沙壤土,pH值5.5-6.5最合适。我见过有人在黏土地上种,结果排水不畅全烂根了,心疼啊!

竹荪的种植栽培技术-2

品种选择上,除了长裙竹荪,还有短裙竹荪、红托竹荪等。建议新手先种长裙竹荪练手,等有经验了再尝试其他品种。买菌种时要看准生产日期,超过3个月的活性会下降。

育苗与定植阶段要注意消毒!所有工具用75%酒精擦一遍,栽培料要高温灭菌。下种时采用穴播法,每穴放核桃大小的菌种,间隔15cm左右。覆土后轻轻拍实,别太用力把菌种压坏了。

竹荪的种植栽培技术-3

水肥管理很关键。出菇前保持基质湿润就行,出菇后要加大水量。施肥建议用腐熟的农家肥,配合少量磷钾肥。记住一个口诀:"前期少浇多次,后期多浇少次"。

修剪与整枝主要是及时摘除畸形菇和病菇。看到长得歪瓜裂枣的赶紧摘掉,别舍不得,它们会抢营养。菇蕾太密时要适当疏蕾,保证品质。

病虫害防治要重点说说。常见病害有白霉病、软腐病等。预防为主!每周喷一次木霉菌液。发现病菇立即连根拔除,病穴撒石灰粉消毒。虫害主要是菇蚊、跳虫,可以挂黄色粘虫板,严重时用高效氯氰菊酯喷雾,但采收前15天必须停药。

采收与储存讲究时机。竹荪破蕾后12小时内必须采收,不然菌裙会自己溶解。采收时用剪刀从基部剪下,别用手扯。鲜竹荪要冷藏保存,干制的话先晒后烘,温度不超过60℃。

最后提醒大家,种竹荪要有耐心,别指望一夜暴富。我第一年种的时候亏得底朝天,现在不也熬过来了嘛!好菇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