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.就想知道去别的地儿练习的话别的地儿菜不一样啊,怎么干
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!地耳菜确实挺"认地儿"的。我跑过七八个省份考察,发现不同地方种出来的地耳菜口感、长相差别可大了。比如云南的地耳菜叶片肥厚,四川的则更脆嫩。要是换地方种,得注意这几个关键点:
土壤pH值要调到6.0-7.5之间,太酸太碱都不行。水质特别重要,最好用当地水先做小面积试验。记得我前年去山东指导,有个种植户直接用黄河水浇,结果菜叶全黄了...最后发现是水含盐量太高。建议新到一个地方,先拿几分地试种,观察两茬再扩大规模。
地儿菜东北有吗
东北老铁看过来!地耳菜在你们那儿还真有野生分布的,主要长在长白山一带。不过要说规模种植,难度确实不小。最主要的问题是生长季太短,等天气暖和了没长几天又该降温了。
但也不是完全没戏!黑龙江有些种植户摸索出了"春提早、秋延后"的种植模式。4月份先在温室育苗,5月移栽到大田,8月就能收第一茬。9月再种一茬,赶在霜冻前采收。关键是要选早熟品种,像"黑丰一号"就比较适合东北气候。另外记得覆盖地膜,能提高地温2-3℃呢!
地儿菜学名
来来来,科普时间到!地耳菜的学名超级有意思,叫"马齿苋科地耳菜属",拉丁文是Glinus oppositifolius。是不是听着就很高大上?但在我们农村,都管它叫"地皮菜"、"地木耳",因为它长得跟木耳似的,又贴着地皮长。
顺便说个趣事,这货在国外居然被当作观赏植物!我在澳洲见过有人把它种在花盆里...老外还给它起了个特别文艺的名字叫"地毯草"。不过咱们中国人实在,看中的还是它的食用价值。它的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高3-5倍,钙含量更是牛奶的2倍,难怪现在城里人抢着买。
儿菜的儿菜栽培技术要点
虽然今天主讲地耳菜,但既然提到儿菜了,就简单说几句。儿菜栽培最关键是掌握好"三肥三水":基肥要足,移栽后7天追第一次肥,现蕾期再追一次;定根水要浇透,缓苗后控水,结球期再加大浇水量。
有个小窍门特别管用 - 在儿菜长到15cm高时,把下部老叶摘掉一些,这样能促进侧芽发育。我大伯种儿菜20年,靠这招每年亩产都能比别人高两三成。不过要注意,摘叶最好选晴天上午,伤口愈合快,不容易感染病害。
病虫害防治
重点来了!地耳菜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病虫害,搞不好一晚上就能毁掉整片地。根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