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农友

有机大姜种植技术


小农友 596

说到小拱棚种姜,这可是我们这些"姜农"的省钱小妙招啊!你知道吗,用竹片或者钢筋搭个1.5米宽的小拱棚,成本比大棚低多了,但效果杠杠的。我去年试了试,3月份就能提前种姜,比露天种植整整早了1个月!

具体操作是这样的:先整好地,施足底肥,然后按行距50厘米、株距20厘米种下姜种。种完马上盖膜,记得膜边要用土压实。温度管理特别关键,白天超过30℃就得掀开两头通风,不然姜苗会被"蒸熟"的。等到5月份气温稳定了,就可以完全揭膜了。

有机大姜种植技术-1

小拱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防倒春寒,还能保持土壤湿度。不过要注意,揭膜后要及时培土,不然姜块容易露头变绿。我邻居老张去年没注意这点,结果收了一堆"绿帽子姜",卖都卖不出去,可把他气坏了!

有机大姜种植技术-2

生姜要怎么种才长得快种大姜怎么快速生长

想让姜长得又快又大?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!去年我家那块试验田,姜块个个都比拳头大,收购商看了直竖大拇指。秘诀嘛,其实就三点:选种、施肥、浇水。

先说选种,一定要挑那些饱满肥大、芽眼多的姜块做种。我一般把种姜切成30-50克的小块,每块保证有1-2个壮芽。切完后别急着种,要晾半天让伤口愈合,不然容易烂。这个步骤很多新手都会忽略,结果种下去没几天就烂了一地,心疼死个人!

有机大姜种植技术-3

施肥要掌握"前轻后重"的原则。底肥我用腐熟羊粪,一亩地3-4吨。等苗高20厘米时追第一次肥,用豆饼+草木灰;姜块膨大期是重点,这时候每周浇一次稀释的鱼蛋白,效果特别好。记住啊,化肥虽然见效快,但种有机姜可不能图省事用化肥,不然卖不上价!

浇水要"见干见湿",土壤湿度保持在60%-70%最合适。太干了姜长不大,太湿了又容易得病。我一般在田里插几根筷子,拔出来看下端2厘米处干了才浇水。

大肉姜的种植技术

大肉姜可是市场上的香饽饽,价格比普通姜高出一大截!但要种出肉质肥厚、纤维少的大肉姜,可得下点功夫。我种了五年大肉姜,总结出一套"富贵养姜法"。

首先品种要选对,像广东的"疏轮大肉姜"、山东的"莱芜大姜"都不错。种植密度要比普通姜稀一些,我的经验是行距60厘米、株距25厘米,给姜块留足生长空间。土壤要深翻40厘米以上,大肉姜特别怕"憋屈",土层浅了长不开。

最关键的还是培土技术。大肉姜要培土3-4次,每次培土都要结合施肥。我用的秘方是:腐熟花生麸+草木灰+少量骨粉。培土时要注意把姜沟变成姜垄,这样长出来的姜块又大又光滑。去年我种的姜,最大的一个有2斤3两,在县里农产品展销会上还拿了奖呢!

采收前一个月要控水,这样姜块更紧实耐储存。不过千万别控过头,我有次控水太狠,结果姜皮都皱巴巴的,卖相大打折扣,现在想想还后悔。

气候与土壤要求

大姜是个"娇气"的主儿,太冷不行太热也不行。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5-28℃,低于15℃就停止生长了。我们南方种植一般3-4月下种,北方要等到4月底。要是遇到倒春寒,那可就惨了,去年我们村好几户的姜种都冻烂在地里。

土壤最好是疏松肥沃的沙壤土,pH值5.5-7.0最合适。黏重板结的土壤种出来的姜容易畸形,卖不上价钱。我有个小窍门:种姜前先种一茬绿肥翻压,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有机质,一举两得。

品种选择

新手建议从本地品种开始种起,适应性强好管理。像我们这边主要种"广东大肉姜"和"云南小黄姜"。如果要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