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农友

带种植技术


小农友 643

说到种小麦,其实比想象中简单多了!我去年第一次尝试种小麦,结果一周就出苗了,把我自己都惊到了。首先得选对种子,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优质小麦品种,建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。播种前整地特别重要,要把地整得松软平整,就像给小麦准备一张舒服的床。

播种四步走:第一步是开沟,行距20-25厘米;第二步撒种,每亩用种量8-10公斤;第三步覆土,深度2-3厘米;最后一步轻轻压实。记住啊,播种后千万别浇大水,保持土壤湿润就行。我有个朋友太心急,天天浇大水,结果种子都泡烂了,心疼死他了。

一周左右就能看到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,那个成就感简直了!不过要注意观察,如果出苗不齐,可能是播种深度没控制好。建议新手可以拍个照片记录每天的变化,特别有意思。

怎样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合理运用到玉米大豆种植中?

这个技术最近特别火,我邻居老王去年试了试,收成直接翻倍!原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把玉米和大豆种在一起,但不是混着种,而是分带种植。具体操作是:2行玉米+4行大豆为一个种植带,玉米行距40厘米,大豆行距30厘米,带间距1.2米。

带种植技术-1

为啥这么种?玉米是"高个子",大豆是"矮个子",玉米需要阳光,大豆耐阴,这样搭配简直绝配!而且大豆还能固氮,相当于给玉米免费施肥。我去年试种的时候发现,病虫害也少了,可能是两种作物互相"打掩护"吧。

关键是要掌握播种时间差,玉米先种,等玉米长到30厘米高再种大豆。施肥也有讲究,玉米那边多施氮肥,大豆这边少施。这个技术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,但熟练后特别省心,强烈推荐大家试试!

种植蔬菜的技术和方法

种菜这事儿吧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。我刚开始种菜的时候,把小白菜种得像豆芽菜一样细,现在想想都好笑。首先得选对品种,新手建议从生菜、小白菜这些好种的开始。土壤要疏松肥沃,我一般会用腐熟的农家肥打底。

带种植技术-2

浇水是个技术活,太多会烂根,太少会干死。我的经验是:早上浇水最好,用手指插土里,感觉表层2厘米干了再浇。施肥要"少吃多餐",别一次性下猛料。记得我表弟第一次种菜,一下施了半袋化肥,结果菜全烧死了,气得他直跺脚。

病虫害防治最关键!我发现提前预防比事后治疗重要多了。比如种前晒土、轮作、间作这些方法都很管用。要是发现虫子,先试试物理方法,比如手工捉虫、喷辣椒水,实在不行再用农药,但一定要按说明来,别贪多。

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

这个技术真的绝了!去年我们村推广的时候,我还半信半疑,结果试种后彻底服气。具体操作是这样的:每个种植单元包括2行玉米和3行大豆,玉米行距40厘米,大豆行距30厘米,单元间距1.5米。

带种植技术-3

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地又高产!玉米往上长,大豆往横长,互不干扰还互相帮助。大豆的根瘤菌能给玉米提供氮肥,玉米的茎秆能给大豆挡风。我观察发现,这样种出来的玉米棒子特别饱满,大豆荚也比单种的多。

管理上要注意几点:玉米要适当早播,大豆晚10天左右;施肥要分区,玉米这边多施磷钾肥;打药时要特别注意,有些玉米能用的药对大豆有害。收获时可以先收大豆再收玉米,这样操作更方便。这个技术刚开始可能需要适应,但熟练后效率特别高!

气候与土壤要求

种地这事儿,首先得看老天爷脸色不是?不同作物对气候要求差别可大了。比如玉米就喜欢温暖,生长期间最好日均温在20-30℃;而小麦就比较耐寒,10-20℃最合适。降水量也很关键,我去年种的那片地,就因为雨季来得晚,差点全军覆没。

土壤方面,pH值在6-7.5之间最理想。记得我第一次测土壤酸碱度,发现偏酸,赶紧撒了些石灰调节。土壤质地最好是壤土,太黏了根呼吸不畅,太沙了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