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候与土壤要求
山药喜欢温暖的气候,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-30℃之间,怕霜冻,所以一般春季播种,秋季采收。北方种植的话,最好选早熟品种,避免霜冻影响。
土壤方面,山药喜欢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。黏土容易积水,山药容易烂根,所以最好别选。pH值在6.0-7.0之间比较合适,太酸或太碱都不行。对了,山药是深根作物,土层最好深一点,至少60cm以上,不然长出来的山药容易畸形,卖相不好。
品种选择
山药品种挺多的,常见的有长山药、扁山药、圆山药等。新手建议选抗病性强、适应性广的品种,铁棍山药”或者“淮山药”,产量稳定,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。
如果想种高产的,可以试试“紫山药”,营养价值高,市场价格也不错,但管理上要更精细一点。选种的时候,一定要选健康、无病害的种薯,别贪便宜买劣质种,否则后期病虫害一大堆,得不偿失。
育苗与定植
山药一般用种薯繁殖,可以切块种植,每块带1-2个芽眼,切完后用草木灰或杀菌剂处理一下,防止腐烂。育苗时,可以先用湿沙或蛭石催芽,等芽长到2-3cm时再移栽。
定植时间一般在3-4月,地温稳定在10℃以上时进行。行距建议60-80cm,株距30-40cm,这样通风好,后期管理也方便。栽种时,种薯要平放或斜放,芽朝上,覆土5-8cm,别埋太深,否则出苗慢。
水肥管理
山药喜欢湿润但不耐涝,浇水要“见干见湿”,尤其是块茎膨大期(7-9月),要保持土壤湿润,但千万别积水,否则容易烂根。雨季要注意排水,可以在种植前挖好排水沟。
施肥方面,底肥很重要,每亩可以施腐熟有机肥2000-3000kg,再加点复合肥(比如15-15-15的)30-50kg。追肥分两次,第一次在苗高20cm左右时,施点氮肥促进生长;第二次在块茎膨大期,多施磷钾肥,比如硫酸钾,帮助山药长得更壮实。
修剪与整枝
山药是藤本植物,长高了要搭架,不然藤蔓趴在地上容易生病,还影响通风透光。架子可以用竹竿或铁丝搭成“人”字形,高度1.5-2米就行。
藤蔓长到30cm左右时,可以适当摘心,促进侧枝生长,提高光合作用效率。如果藤蔓太密,可以疏掉一些弱枝,减少养分消耗,让块茎长得更好。
病虫害防治(重点!)
山药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、根腐病、褐斑病等,虫害主要有地老虎、蚜虫、红蜘蛛等。下面说几个具体的防治方法:
1. 炭疽病: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,严重时整株枯萎。
- 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喷施代森锰锌或多菌灵,7-10天一次,连喷2-3次。平时注意通风,避免密植。
2. 根腐病:根部发黑腐烂,植株萎蔫。
- 防治方法:种植前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浸泡种薯,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,并用石灰消毒病穴。
3. 地老虎:幼虫咬食根部,导致植株死亡。
- 防治方法:播种前深翻土壤,减少虫源;发现危害后,可以用敌百虫或辛硫磷灌根。
4. 蚜虫和红蜘蛛:吸食叶片汁液,导致叶片发黄卷曲。
- 防治方法:喷施吡虫啉或阿维菌素,严重时隔5-7天再喷一次。
小技巧:轮作很重要!山药最好别连作,否则病虫害会越来越严重,可以和玉米、大豆等作物轮换种植。
采收与储存
山药一般生长6-8个月就可以采收了,叶子开始发黄时就是收获的信号。采收时要小心,别挖断山药,否则影响卖相。
储存的话,可以